• 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建院二十周年主办2018浦江儿科论坛

    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建院二十周年主办2018浦江儿科论坛   本报讯 6月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建院20周年和世界健康基金会成立60周年之际,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共同主办的2018浦江儿科论坛圆满落幕,众多精彩看点彰显中国儿科进入新时代。  本次论坛得到了各界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国妇幼协会终身名誉主席、原国家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先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王毅处长,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蔡威副主任,上海市文明办,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新区和奉贤区政府等各级领导,以及美国驻华大使 Terry Branstad 先生,美国驻上海总领事 Sean Stein 先生,世界健康基金会总裁 Thomas Kenyon 先生出席大会。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院士在为大会发来的贺信中说到,今天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经过20年的坚守耕耘和不懈奋斗,已发展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为改善儿童健康福祉和推动儿科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积极的作用。同时,他希望儿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继续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在批件中提出要求,希望儿中心的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走在国际前列,成为上海城市一张更亮的名片。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作为中美合作的成功典范,美国驻华大使 Terry Branstad 先生专程来到开幕式现场,宣读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夫妇的贺信。总统先生表示:“你们的辛勤付出让众多来自上海乃至全球各地的儿童过上了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由衷祝愿你们在将来的日子里取得更大成功。”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健康的孩子,美好的未来”,共设1个主论坛和12个分论坛。来自全球五大洲包括美国、韩国、日本、塔吉克斯坦、波兰、缅甸、新西兰、以色列、南非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位儿童医院院长及专家,与中国近千名儿科领域管理领导者和专业人员汇聚申城,共同就儿童健康管理、临床标准与规范、出生缺陷、重症医学、儿童早期发展、围产医学、小儿外科、呼吸系统、精准医疗、儿科护理、医务社工、生物医学等13个主题展开学术交流与研讨。  本届论坛期间,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和世界健康基金会发起的《儿童健康促进国际合作———上海倡议》正式签署并首次发布。  同时,代表们一致同意,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分国家、种族、信仰,为了孩子将开展五大方面合作:联合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联合组建研究实验室、联合举办国际学术论坛,以及在互派进修与访学、国际转诊与随访等方面提供互惠便利。这些新举措必将为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  论坛期间,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牵头、由国内18个省、直辖市100多位专家组成的中国妇儿临床与标准化委员会又新设置了涵盖临床与规范、大数据应用、质量控制与论证、实验医学等方面的五个专业学组,并形成了三年工作规划。中国妇儿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于小千为各学组组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委颁发聘书。中国妇儿协会终身名誉会长、原国家卫生部部长张文康作重要讲话。希望专委会和各专业学组充分认识当今中国妇儿健康领域不充分、不均衡的现实问题,积极开展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规范与标准研制,推动我国儿童健康事业在更高水平得到新的发展。  同时,根据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总体建设规划,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组长单位,北京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为副组长单位,12个核心单位覆盖国内6个行政区域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科护理专科联盟正式宣告成立。  论坛中还成立了全国儿童医务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协同合作网络,并发布《网络宣言》。  另一方面,应波兰 Cracow 大学儿童医院院长和南非曼德拉儿童医院院长盛情邀请,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上述两家医院达成原则共识,将在小儿先心病、重症医学等领域给予专业指导和人才培养,并将于年内正式签约。(夏琳)

  • 市委副书记尹弘一行莅临医学院调研指导

    市委副书记尹弘一行莅临医学院调研指导   本报讯 6月6日上午,上海市委副书记尹弘,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皓,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虞丽娟,市教委巡视员蒋红,市委研究室副主任向义海以及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有关职能处室负责同志一行来交大医学院调研。院党委书记范先群、院长陈国强等班子成员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等参加调研座谈会。  尹弘副书记一行参观了医学院多个实验室并慰问了师生,听取了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院长程金科关于学院人才建设、科研成果等总体情况的介绍。  调研座谈会上,陈国强从思政工作、人才建设、科研成果、医疗服务、浦东校区建设等方面汇报了交大医学院的总体情况。范先群对医学院第十一次党代会总体情况进行汇报,并表示交大医学院合并十三年来所取得成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医学院其他与会领导也对各自分管的工作进行汇报。在座谈交流环节,尹弘与调研组相关同志对医学院提出的问题分别进行了回应。  尹弘充分肯定了交大医学院在合并十三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他表示,交大医学院为服务国家和上海发展作出了贡献,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全力支持交大医学院建设发展。他希望,交大医学院以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学校为总目标,结合医学发展规律,为培养更多人才做出更大贡献,同时也要聚焦教师的思政工作,坚持“立德树人”,为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保驾护航。(叶佳琪)

  •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核酸和化疗药物共递送系统最新研究成果

    基础医学院方超课题组发表核酸和化疗药物共递送系统最新研究成果   本报讯 近日,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方超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杂志《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响因子12.124)在线发表了题为《整合型“智能”纳米系统共递送化疗药物和 MicroRNA 联合治疗原位结肠肿瘤》(Integrated Combination Treatment Using a “Smart” Chemotherapy and MicroRNA Delivery System Improves Outcomes in an Orthotopic Colorectal Cancer)的论文,据悉该文即将于7月作为封面论文正式发表。该研究创新性设计构建了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载体(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的核酸和化疗药物靶向共递送系统,以小鼠原位结肠肿瘤为模型,成功实现了化疗和抗血管生成协同联合治疗。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因子、多步骤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具有高度复杂的调控网络和多种逃避凋亡的机制。因此,除可手术切除的适应症外,采用单一方法治疗肿瘤的疗效常常不佳,而采用多种治疗手段联用或多种药物联合治疗(combination therapy)是当前临床抗肿瘤治疗的常规模式。FDA近年来更是积极倡导开发新型的药物联合治疗肿瘤的临床方案。  药物原型形式联合治疗虽可显著提高抗肿瘤疗效,但由于药物差异的体内药动学行为和药效学水平上的脱靶作用,联合应用通常疗效不佳且毒性显著。由于具有很好的肿瘤靶向特性,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用于抗肿瘤药物联合治疗优势明显。近年来,核酸药物和化疗药物纳米载体共递送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逐渐发展成为纳米药物研究的热点领域。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易于多样性功能化修饰和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已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其作为核酸(如MicroRNA)和化疗药物(如阿霉素DOX)共递送系统的尝试近年来也开始有一些报道。方超课题组通过调研这些文献发现,DOX 从 MSN 中释放需高度依赖溶酶体的酸性环境;然而,成功的核酸递送必须尽快突破溶酶体的约束实现胞浆递送,这一对矛盾导致 DOX 在纳米载体进入靶细胞后很长时间都无法实现肿瘤细胞内高效率释放而进入细胞核,严重影响了两类活性分子的协同治疗效果。  为“和解”这两种需求,课题组发明了基于MSN的新型共递送策略,首次将阳离子聚合物(PEI)通过二硫键“编织”在 MSN 的表面,作为有效的 MSN 守门分子,这一设计既保留和发挥了 PEI 经典的质子海绵作用用以核酸药物(MicroRNA-145)递送,又克服了已有文献报道中DOX在肿瘤细胞外微环境中非靶向提前释放和肿瘤细胞内低效率释放等瓶颈问题。课题组进一步通过整合多肽介导的主动靶向策略,以原位结肠肿瘤小鼠为模型,成功实现了化疗和抗血管生成协同联合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海军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的方超教授和上海健康医学院药学院赵梅副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陈红专教授、University at Buffalo(State University of NewYork)的 Jonathan F.Lovell 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普外科孙鹏主任给予了重要支持。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上海市科委项目的资助。(刘海军)

  • 临床医学博士授权点合格评估专家评审会举行

    临床医学博士授权点合格评估专家评审会举行   本报讯 6月1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合格评估同行专家评议会在懿德楼101会议室举行。  此次评审会议邀请了复旦大学孙逊教授、北京大学沈宁教授、同济大学章小清教授、海军军医大学姜北教授、浙江大学徐凌霄教授组成同行评议专家组,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进行了现场评估。  胡翊群对评估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希望与会专家为临床医学博士授权点的建设提出宝贵意见。接着,董艳就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作了两个自我评估报告,分别从学科历史与现状、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与科研水平、人才培养与质量控制、特色与优势等多方面做了详尽的介绍。评议专家组在听取汇报和查阅相关的材料之后,经过深入讨论,充分肯定了临床医学在学科建设中医教研的高度融合,学科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基础,科研项目和成果优势显著,人才培养支撑条件雄厚、体系规范、成效显著。专家组希望上海交通大学在保持该学科优势的同时,继续发挥临床医学学科的引领示范作用,并在人才国际化培养、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最后,胡翊群再次感谢各位专家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同时,表示此次评估是对医学院近五年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工作的一次集中诊断,是“发现问题、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契机,专家评议会的意见和建议将会进一步提升和优化临床医学博士授权点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顾楷)

  •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5月30日上午,第二十一批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服务接力队出征仪式在虹桥机场举行。  市文明办副主任姜鸣、团市委副书记邬斌出席仪式。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王正廷和附属新华医院放射科陆敏达两位青年医师作为交大医学院选派志愿者踏上征程,奔赴云南开展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工作。附属瑞金医院党办副主任丁芸、团委书记朱思吉,附属新华医院团委书记李玉峰,医学院团委副书记芦昊以及志愿者家属、同事等到机场送行。芦昊

  • 附属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集团召开“口腔颌面-头颈肿瘤诊治专科联盟”成立大会

    附属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集团召开“口腔颌面-头颈肿瘤诊治专科联盟”成立大会   本报讯 5月24日,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集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诊治专科联盟成立大会在附属九院一号楼八楼会议室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共计87家三级甲等综合/专科医院莅临盛会,加入联盟,构成了广覆盖,多交流,共发展的口腔颌面-头颈肿瘤诊治专科大家庭。  九院院长吴皓致欢迎辞,指出九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在邱蔚六院士、张志愿院士为首的几代人的努力下,成绩斐然,现更紧随时代脉搏,抓住机遇,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牵头组建口腔颌面-头颈肿瘤诊治专科联盟,希望能积极探索并完善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疾病分级诊疗模式,形成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格局。同时,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临床路径和诊疗规范,通过成员医院之间专业对接,逐步实现联盟内医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对内充分利用九院精准研究院等优势平台,促进学科发展;对外携手联盟单位,共促口腔颌面头颈肿瘤诊治规范形成,提高诊疗水平;希望并预祝专科联盟顺利发展,成为九院专科联盟建设的模板之一,重中之重。  张陈平主任作为联盟发起人及管理委员会主任,向大会做了有关联盟成立、宗旨及工作计划等的详实报告;随后,由邱蔚六院士、张志愿院士、吴皓院长、沈国芳书记共同为“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集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诊治专科联盟”揭牌。  揭牌仪式后,由张志愿院士、张陈平主任、孙坚副主任等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各位主任分别为87家联盟单位一一授牌,最后,德高望重的邱老师对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更提出了殷殷期望:希望借助互联网+,实现远程会诊、在线查房等,加强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科医师间横向联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建立科研协作网络,实现各联盟单位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各取所需,各得其所,真正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使联盟医院通过专科专项提升卫生服务水平。  会后,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的专家教授陪同来宾参观了九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病区及浦东科教园区九院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和头颈外科实训中心。(叶晨)

  • 医学院举办“2018年江浙沪闽医务管理论坛”

    医学院举办“2018年江浙沪闽医务管理论坛”   本报讯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学习讨论医改政策,5月24日,上海交大医学院医院管理处应嘉兴市卫生计生委的邀请,在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组织召开了“2018年江浙沪闽医务管理论坛”,参加本次论坛的有上海各大医学院校的医管处负责人、江浙沪闽部分三甲医院医务处处长及嘉兴市第二医院中层干部200余人,医学院副院长吴正一、医管处处长邵新华、副处长张斌渊、嘉兴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陈国平、嘉兴市第二医院院长吴展等出席了论坛。  吴正一代表交大医学院致了欢迎辞。他指出,当前医改进入攻坚阶段,2018年上海卫生工作重点在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启动实施新一轮临床重点专科计划,加快推进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建设。这对于每家公立医院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上海交大医学院将继续保持13家附属医院之间举办医务管理学术交流的传统,也经常邀请上海其他医学院校系统附属医院的医务处长举办学术活动;这两年论坛将范围扩大到江浙闽泛长三角地区各大医院,旨在促进江、浙、沪、闽四地之间的医务管理学术交流,探讨如何对接医改任务,进一步提升医务管理能力和水平。  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处长胡瑞荣做了《分级诊疗制度下的医疗质量管理》的主题报告。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吴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助理王平、瑞金医院医务处处长陆勇、福建协和医院医务部部长杨凤娥、浙江省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徐海铭、武汉协和医院医务处处长孙晖、浙江邵逸夫医院医务处处长陈文军、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侯冷晨、江苏鼓楼医院医务处处长景抗震、南方医院副院长吴汉森、华山医院医务处处长王惠英也分别作了专题报告。  随后,在圆桌交流环节,与会嘉宾就“医师多点执业”的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发言踊跃,交流精彩纷呈。  最后,张斌渊对本次论坛作了回顾及点评,同时再一次感谢与会各位医务管理同道的大力支持,并表示医管处将持续组织好每年论坛举办,为所有医务管理者打造一个加强江浙沪闽各医院之间的医务管理学术交流的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平台,促进健康中国的建设与发展。

  • 附属仁济医院日间手术人工智能随访助手正式上线

    附属仁济医院日间手术人工智能随访助手正式上线   本报讯 近日,附属仁济医院东院日间手术病房正式上线人工智能 AI 随访助手。该人工智能 AI 随访助手是个机器人,可以根据规定问题模板模拟“医生”打电话给病人,随访问题主要包括患者出院后是否有呕吐、疼痛、发热、伤口渗血感染等情况。AI 的上线不仅大大提高了随访效率,还确保了随访信息采集的全覆盖及准确性。  过去,传统的随访都要医务人员挨个拨打病人的电话询问患者的术后状况,并做记录。据悉,仁济医院日间手术平均每天出院病人在120人次以上,而每位病人一般在术后24至48小时要进行一次随访,就意味着医务人员每天要花9至12个小时用于电话随访。有些病人如果出现呕吐、疼痛、发热等症状,需要多次随访,而5%的病人会出现这样的多次随访,这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随访工作量。  而人工智能 AI 随访助手上线后,医务人员繁重的随访工作减轻了不少,它可以按照不同术种患者的出院记录制订个性化的随访计划,通过终端自动拨打患者电话,模拟人声与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沟通,并有效地采集患者回答的信息,将患者回答的语音自动转录为文字记录。随访结束后,医务人员在系统后台就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一位患者的术后情况。  据了解,人工智能 AI 随访助手可以做到每天无间断、全覆盖随访,一天内可完成400至1000人次的随访工作,极大地提高了随访的工作效率。此外,AI 随访助手还会对采集到的患者随访海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下一步,AI随访助手还将进行患者的满意度测评,用于日间手术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科学改进。

  •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推出首个诊断治疗一体化“样板诊室”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推出首个诊断治疗一体化“样板诊室”   本报讯 6月4日,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首个诊断治疗一体化“样板诊室”———足踝外科诊室正式对外开放,一体化的设计实现了病人“进门看病,出门回家”的需求,大大提升了就医体验。  一眼望去,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诊室变大了,从原来的单间变成了套房,治疗室就在诊室边上。据六院门诊部主任宓轶群介绍,建设诊疗一体化诊室是三甲医院发展的趋势,未来门诊将面对的是更多疑难病例,医生所要做的不仅是明确诊断,更需要对病人有全过程管理。“把治疗放进诊室,不是简单的设备搬家,而是诊断的一种延续,让治疗更加精准。”  六院骨科-足踝外科施忠民主任医师表示,足踝外科是一门新兴学科,随着国民运动健身的意识逐渐提高,足踝部的运动损伤如踝关节扭伤成为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与此同时,拇外翻、跟痛症、跖痛症、老年疼痛性扁平足等正成为中年以上人群的多发病。“足踝部的疾病有些虽未达到手术指征,但疼痛、不适却时刻困扰着病人。如果说,足踝部畸形、创伤的手术是立竿见影的,那么对于很多足踝部慢性疾病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这就需要通过诊疗一体化,让医生更直观、更全面掌握病情的变化,指导病人进一步的治疗。”  此外,诊疗一体化在专业以外还体现在优化就医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方面。“最直接的就是免除了病人的上下奔波,病人挂号进入诊室后,除拍片以外的所有检查以及后续的治疗都可以在诊室里完成。比如足底部的压力测试、局部封闭注射、低温冲击镇痛治疗等等都可以在诊室的隔间区域进行,兼顾了病人对于方便与隐私需求。”施忠民介绍,病人甚至不用出诊室去排队支付治疗费用,因为“一体化”还体现在费用的诊间结算上,真正实现“进门看病,出门回家”。

  • 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病房为孩子们开“室内音乐会”

    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病房为孩子们开“室内音乐会”   本报讯 为了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快乐、丰富他们的住院生活,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科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室内音乐联欢会”,为小朋友和家长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亲子互动的平台。  在热烈的掌声和祝福声中联欢会拉开了序幕。整场联欢会的主持和节目表演都是由孩子们亲自参与策划、编导的。耳熟能详的歌曲串烧,无论是独唱,还是小组唱,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一开始还有些放不开。但是随着活动的进行,随着大伙儿此彼起伏的热烈掌声,孩子们一个一个踊跃地上场表演,那一张张笑脸充满了了喜悦和期望。也许他们的歌声可能不那么响亮,舞蹈不是那么优美,却饱含了他们的诚意和努力。而这些,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眼里早已足够。  每个节目都获得了最最热烈的掌声。看着场上活泼的孩子,听着他们稚嫩的歌声,许多家长默默地湿了眼眶,脸上却是止不住的微笑,更是主动要求献唱高歌一曲。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也是深感欣慰。  最后,钱昀医生献唱《和你一样》,唱出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声,赢得了满堂喝彩。至此,“室内音乐会”成功落下帷幕,医护人员们也真诚祝愿患儿们早日康复,早日回归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