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董事孙弘斐学长一行访问上海交大

    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董事孙弘斐学长一行访问上海交大   本报讯 4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在徐汇校区总办公厅会见了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董事孙弘斐、王凯彦一行。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安胜,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黄金贤,王宽诚讲席教授杨国源、高维强、张军、任瑞宝、樊春海参加会见。  姜斯宪对先贤王宽诚先生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获得了党中央、国务院颁授的改革先锋奖章表示崇高敬意,对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在祖国教育事业上的无私奉献表示诚挚感谢。姜斯宪指出,学校正在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要达成这样一个目标,必须有世界一流的人才。得益于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的持续支持,学校高端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成效。学校将秉承“饮水思源、善款善用”的宗旨,管理和使用好捐赠资金,以不辜负先贤王宽诚先生和基金会的殷切期望。  孙弘斐学长表达了对上海交通大学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赞赏和肯定。她表示,祖国对王宽诚先生和慈善公益事业的充分肯定,让王宽诚教育基金会深受鼓舞,并更感责任重大。基金会将继续立足慈善事业,帮助国家凝聚高端科研人才。希望母校能够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培养出更多高层次人才,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王宽诚教育基金会于1985年由王宽诚先生出资1亿美元在香港成立,致力于为国家培养高级科技人才。1986年王宽诚先生过世后,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在孙弘斐学长、王凯彦董事等第二代、第三代亲属的带领下,继续秉承和发扬王宽诚先生爱国爱乡的精神和“宽以济世,诚以育人”的理念,大力支持国家人才培养,为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于洋)

  • 上海交通大学获上海市“优秀网站”称号

    上海交通大学获上海市“优秀网站”称号   本报讯 4月18日,以“共建清朗互联网空间”为主题的上海市第八届优秀网站评选活动表彰会在上海图书馆举行,来自本市互联网界的230名代表参加会议。此次评选经组织报名、资格审查、志愿者评议、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结果公示等环节,共有100家网站获评上海市优秀网站。上海交通大学网站、微信公众服务号位列其中。(思源)

  • 王如竹教授获国际制冷学会最高荣誉

    王如竹教授获国际制冷学会最高荣誉   本报讯 4月15日,国际制冷学会(IIR)宣布了 Gustav Lorentzen Medal 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王如竹获此殊荣,他也是该奖项设立以来的第五位获奖人。正式颁奖典礼将于8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第25届国际制冷大会上进行。  本次奖项授予王如竹,是为了表彰他常年致力于制冷领域的发展,并在吸附式热泵、吸收式制冷、超流氦传热和绿色建筑能源系统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  Gustav Lorentzen Medal由国际制冷学会于1997年设立,纪念为制冷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国际制冷学会名誉主席 Gustav Lorentzen 教授。该奖项每四年授予一次,表彰“在制冷领域的研究、创新和发展做出杰出和原创贡献,并提升国际制冷创造力和革新的个人”。此前的 Gustav Lorentzen Medal 获奖者包括马里兰大学的 Reinhard Radermacher 教授(2015)、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 Predrag S. Hrnjak 教授(2011)等。(徐震原)

  • 青海大学校领导访问上海交大

    青海大学校领导访问上海交大   本报讯 4月15日,青海大学党委书记俞红贤,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一行访问上海交大。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会见了来宾。双方就对口合建工作进行了座谈交流。座谈会由林忠钦主持。  林忠钦致欢迎词,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发展情况。林忠钦指出,参与对口合建青海大学部分学科是两校在教育部和青海省的共同指导支持下开展的重要工作,为两校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机遇。林忠钦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对接,进一步促进双方的互信与交流,进一步加强在重点学科领域合作的探索和研究,以学科规划、项目研究等合作形式进一步推进对口合建工作的落地发展。  俞红贤代表青海大学对上海交大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俞红贤指出,青海大学一直以来主动加强与国内一流高校的对接,学习一流高校发展经验,与各方的合作为青海大学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必要的支持。俞红贤表示,希望上海交大在对口合建工作中指导和帮助青海大学部分重点学科建设,为青海大学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支持。王光谦介绍了青海大学的办学历史和发展状况,他表示,下一步青海大学将主动做好对接工作,促进两校学科间的互动交流,以科学研究、学科规划等工作为抓手促进合作,脚踏实地将两校学科合作向前推进。  座谈会上,双方还就科研合作、学科建设规划与研究等工作进行了交流。  座谈会前,俞红贤、王光谦一行参观了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和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部分实验室。 (张鹏)

  • 昂立教育与交大出版社携手探索合作新模式

    昂立教育与交大出版社携手探索合作新模式   本报讯 4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昂立教育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新南洋总部举行。未来双方将进行系列深度业务合作,充分挖掘“交大”资源张力,有效推动昂立教研成果传播,共同提升教育培训服务质量。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谈毅,社长李芳,副社长宗德宝,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冯愈,教育分社基教图书事业部常务副主任车玉晓;上海新南洋昂立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林涛,党委书记、执行总裁吴竹平,副总裁朱凯泳,外语事业部总经理施红,全国少儿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黄荣榕等双方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作为首家以教育培训为主营业务的国内主板上市公司,昂立教育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力争成为国内最优秀的教育培训服务提供商。上海交大出版社在出版界具有明显品牌优势,特别是在科技类、教育类专业图书领域优势突出。  基于以上背景,双方决定强强联合,首先成立昂立教育分社(昂立青少年出版社)。林涛认为,一则充分发挥交大出版社的教育内容优势,做好现有图书存量,同时沿着昂立产品线布局好自研出版图书的内容;二则结合昂立教育全国遍布的网点优势,为交大出版社的各类书籍提供落地点;三是通过出版发行,让昂立教研成果走进在线课程、微课的客群,进一步降低整体培训类产品的传播成本,最终让消费者获益。(王加振)

  • 我校召开第二季度校院领导交流会

    我校召开第二季度校院领导交流会   本报讯 4月19日,上海交大2019年第二季度校院领导交流会在闵行校区召开,各二级单位党政负责人出席会议。  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忠钦通报了学校近期工作情况。他充分肯定了近期学校攻坚任务和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并从师资队伍与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和重大项目申报、人才培养机制和校友年度捐赠工作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对当前一段时期重点工作的思考和安排,对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提出要求。  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安胜总结了学校校友年度捐赠工作,从思源校友年度捐赠设立、各学院捐赠概览、年度捐赠意义、2019年度校友工作目标几方面通报了学校校友工作的相关情况。  党委常委、副校长奚立峰对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了通报。结合科研经费校内自查和数据分析情况,学校将进一步做好科研经费使用的管理服务工作,不断优化和规范体制机制。  周承对安全稳定工作进行了部署。他分析了工作形势,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提出要求。他强调,要强化风险排查和防范化解,确保工作措施落地落细落实。  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仰颐就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院(系)党组织工作机制和议事决策制度进行了介绍。  校党委书记姜斯宪在总结讲话中表示,要按照中央的精神和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希望各院系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姜斯宪强调,全校上下要增强忧患意识,强化责任担当,积极研判,主动预防,扎实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切实维护师生安全和校园和谐稳定,为学校的改革发展保驾护航。(祁洁)

  • 默默耕耘谱华章 不负光阴不负心

    默默耕耘谱华章 不负光阴不负心———记上海交通大学管理服务奖一等奖获得者、人力资源处(教工部)林晓棠   她是学校人事工作岗位的坚守者、传承者,她是学校人事制度变革发展的实践者、见证者,她更是用心用情为教职工谋福利的思考者、推动者。她工作讲原则,处事有魄力,待人用真心。25载春秋,她默默耕耘,从未懈怠,只为完美。她就是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处(教工部)副处长林晓棠同志。  自1993年进入人力资源处工作以来,林晓棠踏实务实、勤于研究、勇于挑战、敢于担当,她忙碌着、努力着,也成长着、收获着。她历任教师科副科长、人事科科长、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人力资源处副处长等岗位,不同的岗位给予了她不断成长、成熟的机会,而她则不辱使命,用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让一个个岗位焕发别样光彩。她的全情投入、全力付出成就了几乎熟悉学校各项人事业务、自信果敢、雷厉风行、备受信赖的自己,成为大家眼里改革中的“探路人”、工作中的“活字典”、后辈们的“好榜样”。她的工作有目共睹,她的贡献有口皆碑,她的获奖实至名归。  勇挑重任,积极探索,有力推动实施多项重要人事制度改革上海交通大学的人事工作从八十年代起就一直走在改革的前列,尤其近几年,在国内高校中的影响力增大,人事改革引领作用凸显,这其中包含着林晓棠的智慧和贡献。  在她的努力下,学校编制管理实现了从最初不被重视、不被理解到不断强化认识、常态化管理的大转变。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学校上下对人员编制管理的概念比较淡薄,较难对进人规模和质量进行必要而有效的规划和把控。当学校下决心以编制管理为抓手,突破队伍建设规划性不强、引人进人有序性不够的问题,启动编制数岗位数重新核定工作时,正是林晓棠承担起了这项几乎无经验可循的重要工作。一路至今,她负责了所有三轮人员编制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每一轮编制规划都坚持“与院系进行充分沟通,既尊重院系实际、又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原则,在具体核定方法上则不断优化、完善。她带领团队一遍遍地测算数据、一轮轮地与院系沟通、一次次优化方案,努力使人员编制配置真正助力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如今,编制管理工作已经成为行之有效的方式,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编制数,实现人员总量控制,合理规划配置人员队伍规模和结构,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成为学校实行全员聘用、分类发展、多元评价等重要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力保障,是学校建设与“双一流”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一流师资队伍的重要基础性、根本性工作。  林晓棠全程参与全员聘用制改革的实施,平稳推进全员聘用制的实现。该项改革涉及每一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方案的制定必须考虑周全,确保万无一失。林晓棠作为当时的人事科科长,全程参与,承担了文件起草、方案设计等重要环节,反复推敲,几易其稿。得益于大量、扎实的工作基础,全员聘用制改革方案在全校教代会上获得较高的通过率,得以顺利实施。  她通过“岗位、资源、薪酬”的组合拳有力推动师资队伍分类发展改革。分类发展改革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三步走”中关乎教师切身发展和学校改革平稳推进的重要一步。2011年是分类发展改革年,2014年是分类发展的中期检验年。林晓棠直接分管的资源配置与管理中心在这一改革过程中从编制核定、资源配置到评估方法研究、评估结果反馈,做了大量工作。改革充分考虑了学校和学院的未来发展,将教师分类管理、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紧密结合,保证改革的顺利开展。为激发教师个体分类发展的内在动力,专门研究制定新的薪酬制度,引导教师更务实地审视自身能力、兴趣和潜力,按需择岗,引导各院系制定符合各自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的薪酬方案。  林晓棠奔波数年,为学校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发挥重要作用。为应对事业发展需求与编制紧张压力之间的矛盾,增强派遣人员对学校的归属感,规避派遣用工带来的法律风险,关注教职工切身利益,解决应届毕业生及留学回国派遣人员不能立即申请上海市户籍等问题,学校从2015年起,结合“两校一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经过反复沟通,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大背景下,持续推进学校与教职工直接签订劳动合同事项,在上海市人保局的支持下,学校获批试点,引领了新形势下高校用工体制改革的新趋势。在此过程中,林晓棠一直与上海市相关部门保持沟通联络,为改革不懈努力,改革的落地对她而言更有一种欣慰感、成就感、自豪感。  迎难而上,不断突破,全力为教职员工排忧解难在林晓棠心中,教职员工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为服务好大家,她要求自己不断研究,敢于开拓,努力成为同行业的专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什么是“干一行懂一行,懂一行专一行”。在这样的工作理念和自我要求的激励下,她在工作中总是充满了责任担当,热情投入,倾注心血,而这也让她收获了工作带来的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丰盈。  她所负责的工作与上海市政策对接较多,每一次问题的推进都需要与各政策部门进行无数次的沟通,例如干保、人保、社保,这就需要对每项相关政策非常熟悉,才可以找到有力的依据提出改革的要求。她以自身过硬的业务素质,强烈的责任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难题。第一个接近退休的外国籍专家转中国籍,成功办理退休手续;第一位境外院士成功办理保健医疗证……这样的事情依然在不断发生,这也使得林晓棠和她带领的团队在外经常被喻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而这“螃蟹”并没有那么容易吃,每一个新情况、新问题的成功解决,背后都要付出百倍的努力。除了无数次耐心沟通,还需吃透相关政策,了解背景,找出突破口。她们总是尽最大努力帮助教职工,使服务对象满意而归。  最让人动容的是,她曾收到一位离职人员送的鲜花。当时她在接待该老师咨询时发现她充满了怨气,便主动与其深入沟通了两次,帮助这位老师分析利弊。她认为理所应当、未加在意的举动对需要帮助的人而言就是一份温暖、关心,甚至是希望,一束鲜花是对她无声胜有声的感谢,更让她体会到不厌其烦,真心相待,老师们一定会记得的,平凡的工作也会更有意义。那美丽的百合对她而言早已超越本身意义,更饱含着一份感激、一种肯定,至今仍一直留在她的心里。  不断提升,齐心聚力,倾情呵护和培养年轻后辈林晓棠深知,工作中除了埋头拉车,也需要抽出时间仰望星空。她注重结合实际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多年来,她围绕所从事的人事工作,相继发表论文20余篇。近年来随着国家人事改革步伐的加大,各高校相继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越来越凸显,薪酬又是改革的有力抓手,更需要研究和突破。为此,她积极牵头和参与教育部薪酬学会、上海市教委等八项研究课题和学校的一项综合改革案例。相关论文、课题和案例纷纷获奖,为人事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宝贵的经验。  林晓棠认为,服务好学校发展和教职员工需求,绝非一人之力所能办到,而是需要团队中每位成员的智慧和努力。她所分管的资源配置与管理中心工作业务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比较多,但同时很多都是一些琐碎繁杂、政策极强的事务性工作,中心同志经常因政策等客观原因受到委屈。同事们的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她都看在眼中,作为处领导、人事工作队伍中的大姐,她感到自己责无旁贷,应当努力将这些工作特质和优良品质传承和引导下去。为此,她非常注重对团队成员和处内年轻人的培养和关心,努力发挥自身宝贵的传帮带作用,在工作上仔细叮嘱、认真指导、严格要求,在生活上、思想上悉心关怀,一批思想过硬,业务扎实的年轻人在她的帮助、指导下不断得到锻炼,很快成长起来,以更好的职业素养服务于广大教职工。真诚率真、严慈相济的她,以自己的真心赢得人心,是大家心目中值得敞开心扉的好领导、好朋友。  “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话从大学开始就一直激励着林晓棠,回首过去的25年,她也始终努力践行着它,只求无愧于那个时代、无愧于那一代人。【个人简介】林晓棠,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处(教工部)副处长,曾先后获评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协会人事人才工作先进个人,校三八红旗手,所在部门资源配置与管理中心获评校三八红旗集体,负责的《新形势下高校多元化用工体制改革》案例获学校综合改革十佳案例。·教师工作部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