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隆重纪念唐文治诞辰150周年 唐文治教育思想研讨会举行

期次:第1516期       查看:20




  本报讯 12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纪念唐文治诞辰150周年研讨会在闵行校区图书信息大楼举行。唐文治是杰出教育家、国学大师,并于1907至1921年担任交通大学校长。作为上海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研讨会由光明日报社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由校党委宣传部、档案馆、人文学院联合承办。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光明日报社副总编李春林,上海交大原校长谢绳武,上海交大党委副书记朱健,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编撰委员会秘书长毛杏云,太仓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嵘,太仓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陆坚,唐文治先生长曾孙唐德明、孙女唐孝慧,唐调传人陈以鸿,江苏省苏派教育家唐文治研究课题组组长徐忠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严寿澄,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馆长贾箭鸣,各界唐文治研究专家学者,唐文治友人、家乡代表,来自澳门大学、台湾新竹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的专家学者,我校师生代表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朱健主持。
  李春林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我国了不起的教育家、国学家,作为我国近现代教育史、文化史上的标杆性人物,唐文治在任交大校长的十四年时间里,励精图治,以远见卓识创建工科教育,主张工文并重,致力于传统文化资源和近代科学教育相互融合,奠定了交大的发展基础,为近代大学教育的民族化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又以传统书院模式创办了声誉卓著的无锡国专,主政达30年,使书院制度和现代学校制度相互融合。唐文治的进步教育思想和改革措施,为促进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后世誉为“工科先驱、国学大师”,更以其求真尚实的科学精神、德厚流光的人文情怀以及敦品励学的育人理念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中央已经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强调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唐文治先生前瞻性地提出建设“第一等大学”的目标,至今仍激励着中国高校在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他祝愿上海交大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唐老校长的精神、情怀与理念,加速建设成为一所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推动国家发展、引领社会进步的世界一流大学。
  张杰以《从“第一等大学”到“世界一流大学”》为题作大会报告。他回顾了交大建校120年来办学目标及发展历程,强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交大梦始于唐文治先生。早在一百多年前,唐文治老校长就提出了建设“第一等大学”的目标,正是唐文治老校长这样的宏伟设想,为交大一百多年的发展提供了追求卓越的激情梦想,引领交大在争创一流的历史轨迹中奋勇前行。张杰指出,唐文治先生是交大早期历史中最为重要的校长之一,历来深受交大师生以及教育文化界的尊敬与爱戴。唐先生在高等教育方面作出的历史贡献及惠及后世的精神风范,来自其孜孜不倦、上下求索,向西方一流大学学习的大胆尝试;来自其始终不渝、坚持以中国传统文化来德育化人的精神风范;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他始终不渝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一等大学之路。在唐文治的理念中,“第一等大学”包括“第一等学问”、“第一等事业”、“第一等人材”,而所有这些成就的前提则是“砥砺第一等品行”。张杰强调,以唐文治先生为代表的交大老前辈对办“第一等大学”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为中国今天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唐老校长当年孜孜以求地兴办“第一等大学”、培养“第一等人才”的目标,至今还鞭策着全体交大人不断奋斗前行。今天我们有幸身逢盛世,更应该继承老校长的殷殷期望,借鉴老校长中西结合的实践探索,前赴后继、励精图治,努力把交大建设成为一所大师云集、精英荟萃、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推动国家发展、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世界一流大学。
  会上,贾箭鸣、陈)嵘、唐德明、荣智丰、陈以鸿、虞万里、徐忠宪、严寿澄、谢绳武、毛杏云、唐齐千等专家学者纷纷发言,围绕唐文治先生的教育理念、国学造诣、创办无锡国专、在全世界的影响及生平事迹、对当今教育的影响和引领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发言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唐文治先生务实致用,立志于办中国的“第一等大学”,首创铁路、电机、航海三科,奠定了交大和近代中国工科大学的发展基础;在借鉴、学习西方教育经验的同时,唐文治结合我国文化传统和国情,探索科学与国学并重的大学教育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文理兼通的科技人才和国学大家,推动了近代中国大学教育的兴盛。上海交大人文学院院长、特聘教授杨庆存还介绍了《唐文治全集》编纂启动情况。
  会上,还举行了《四书大义》赠送仪式。唐文治老校长注重推行国学教育,亲自编订了许多国学教材,《四书大义》就是重要的代表作,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精心编印了精装版《四书大义》,并在会上赠送给与会代表。
  与会专家围绕唐文治与交通大学、唐文治与中国高等教育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张文清)